中華文化傳播研究院位于貴州市北京師范大學-香港浸會大學聯合國際學院(UIC)內。
本案創意目的,是為了體現在當代中國社會現實環境下,促進文化根脈在民間的復蘇與新生向世界傳播中華文化,增進中華文化在世界的影響力,為提升中國軟實力和塑造國家形象服務。
該院劃分為兩個功能區間,“傳播研究院”和“華信書院”。“傳播研究院”主要為辦公、交流研討;“華信書院”主要功能為講堂、書齋及展示功能。
尚未踏入中華文化研究院大門,就已經感受到了一種莊重的氣息。 檻框、余塞、門扉等安裝在前檐檐柱間的蠻子門之中,門框上四顆分別刻有“梅、蘭、竹、菊”圖案的門簪。門口懸掛著火紅的燈籠,映襯著門口兩側的抱鼓石,似乎讓花崗巖顯得不是那么冰冷。穿過蠻子門進入室內的瞬間,猶如時光穿梭,仿佛帶著我們回到了歷史的古街中,感受著濃郁的中華傳統文明。
設計師以米色原木的窗框與花格、青色仿古地磚,紫褐色的明式家具,與大面積的墻面白色形成的強烈對比,墻面并未作過多的雕琢,整個空間保持著沉穩卻不失敞亮,讓傳統中華文化內涵在簡潔中找到新的詮釋。
圓窗不像方形的窗戶那樣棱角分明,象征著團圓、圓滿的美好之意。
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儒、道、佛思想與“圓”有的密切關聯。無論是儒家的“中庸”、“中和”思想,還是道家的“道圓”、“和合”思想,亦或是佛家的“理圓”、“圓融”觀念,都于“圓”有著相同之處。
玻璃平開門鑲嵌著傳統雕花拉手,落地花格隔斷,搭配古典簡潔的明式家居,讓親臨者體會到現代裝飾手法及材料與傳統美學的融合。空間里有歷史的延續,有國學復興的使命,這里充滿著包容含蓄、端莊風雅的東方式精神境界的追求。
仿青石板地磚,表面的凹凸感,更顯古樸厚重。步入學院課堂,似乎有清爽的古風從身邊吹過,帶著江南特有的濕潤的氣息,文人雅士的氣息。
身處中華文化研究院,就仿佛身處在古時課堂中,陽光溫柔又燉重的灑下,學子們接受著傳統文化的洗禮,傳來朗朗的讀書聲,洋洋盈耳。先生坐在講臺,端上一杯茶茗,在縷縷青霧中捧起書,品著茶香,嗅著書香。
中華文化研究院的設計中,以根植傳統文化,滿足使用功能并且結合現代的國學理念,打造一個具有深厚歷史底蘊、同時具備現代氣息的空間。
該案例榮獲2018中國建筑裝飾協會主辦的第十三屆中國國際建筑裝飾設計藝術博覽會【華鼎獎】文體教育空間類金獎;設計師方寅榮獲2017-2018年度中國室內設計杰出青年設計師。